见证发车 我们依然很激动 快看

2014年,西客站开通轨道图


(相关资料图)

首发的兰渝铁路列车

2014年12月26日,兰州西站正式投入使用。同一天,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——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,自此,甘肃省一举迈入高铁时代,驶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。

2017年7月9日,宝兰高铁开通运营,形成了中国高铁互联互通、东进南下的新格局,西部铁路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。

2017年9月29日,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开辟了一条从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、最便捷的铁路大通道。

2018年9月20日,敦煌铁路和兰新高铁成功“牵手”,动车开进丝路名城敦煌。

2020年12月26日,银西高铁开通运营,宁夏回族自治区融入全国高铁网,串起陕甘宁革命老区,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
作为一名记者,有幸一次次参与和见证了兰州铁路高速发展的每一个瞬间。在本报成立30年之际,回望过去的种种,依旧热血沸腾!

在现场采访的身影有我们

在宝兰高铁开通的首日,8时16分,G2028次列车从兰州西站始发,向东奔向千里之外的徐州,记者有幸作为见证报道的媒体乘坐了首发列车。还记得当天早上,干净整齐、宽敞明亮的车厢以及座无虚席的乘客热闹非凡,随着列车不断前进,车窗外一个接着一个隧道迎面扑来,车厢内却安静平稳,画面仿佛如昨日重现般出现在我的眼前。

记得在当天的首发列车上,中铁八局、中铁十四局等施工单位的建设者代表也被邀请乘车体验。翻看当时的采访稿,“中铁隧道集团承建宝兰高铁古城岭隧道,工人们每天下班需攀登1400多级台阶的人工栈道才能回到生活区。”又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当天的列车上。

“在这里打了4年隧道,脚下走过多少台阶已经数不清了。现在坐在高铁列车上看窗外的风景,却别是一番景致。”身穿橘红色工作服、斜挎“劳动模范”绶带的李亮亮说。李亮亮,是当时记者在车上采访的一名建设者,宝兰高铁修了4年多,他就挖了4年的隧道。当天他和爱人一同作为受邀者乘坐了首趟列车,列车每穿过一个隧道,李亮亮都能讲出这是什么时候挖的,对于当时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也是张口就来。

还记得采访完李亮亮,记者把话筒递向了坐在隔壁的中铁八局宝兰项目部的陈文林,询问他建设过程中难忘的事,他开始有点不好意思,结果推辞一会犹豫地说:“去年施工冲刺那阵儿,我把老婆的生日都给忘了,好在家人能理解我的工作。”话说完后引得大家哈哈大笑,车厢里面好不热闹。

在传播偏远地区的声音中有我们

在报社十年,采访写稿颇多,记忆深刻的,莫过于一次次首发列车的前期跟踪报道和开通后的后续跟进。因为兰渝铁路是一条“民生线”,沿途经过1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,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,还有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。兰渝铁路全线开通后,飞驰的火车从家门口经过,数百万群众将直接从中受益,让他们更加便利地走出大山,拥抱外面的世界。为了更好地将真实的声音传播出来,在兰渝铁路开通后,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次媒体采访活动,对兰渝铁路沿线的每一站、每一个市和县进行实地采访宣传。

令记者印象最深的,是处在青藏高原、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之间的陇南,它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“门户”和枢纽。然而,因境内山大沟深,重峦叠嶂的地形结构,造成了陇南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,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“瓶颈”。

当时,跟随着采访团的我来到了陇南宕昌县,认识了一位名叫杨尕女的妇人。1996年,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各竜村村民杨尕女的二女儿出生,由于山大地少,缺钱乏粮,她有时不得不抱着孩子到周边村庄去乞讨。但这个贫困之家也有梦想——杨尕女的丈夫在自家土坯墙上,用炭条画下了一列火车。他们一家期望火车能通到家乡,带他们走出大山、走向富裕。在采访中,杨尕女一家对火车深深地向往令我无比震撼,不禁潸然泪下。随后,我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我们身处便利的城市,拥有各种快捷的交通工具,而对于与杨尕女一样的甘肃南部山区群众而言,出行是长期以来最大的难题。在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陇南,青泥岭、阴平道、祁山道等古‘蜀道’的遗迹和地名,见证了当地行路之难。而我能做些什么?”

每当我翻看采访本看到这段话时,都能想起当时的感受。作为一名记者,有幸能见到许多人遇不到的人和事,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所见所闻真实地报道出来,让更多的人看到。

在见证历史性时刻中有我们

2017年兰渝铁路的开通,让火车从兰州出发,穿行大山深谷,经定西市、陇南市多个县区,呼啸南下,越过白龙江,直达嘉陵江畔, 穿越了六盘山区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。这条名副其实的“扶贫线”,是沿线数百万群众摆脱崇山峻岭困顿,告别贫穷、奔向小康的新起点。

2017年11月29日,记者在《兰州日报》上发表了题为《跨时代:兰渝铁路结束岷县从未有过火车的历史》一文,引起广泛关注。我在当时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初到岷县,这里的荒凉与落后是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‘兰渝铁路开通了,这是岷县历史上的第一辆火车,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火车,开通的那天,很多老人领着孙子一起去看火车,大家都很激动。’岷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外宣办主任石凯洪与记者聊天时说,现在,‘看火车’这三个字在岷县成了一个特殊的‘景点项目’,很多父母周末休息的时候,就会带着孩子去火车经过的地方转转,‘火车’两字也成为了岷县最新鲜最热门的话题。”不少读者在看过文章后都深深被感染,也有读者联系到报社,想要对当地一些企业和个人提供资助。

新闻稿件的质量是决定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,但一个好的新闻稿件也需要有正确的传播途径,这可以直接影响新闻稿件的传播效果。很庆幸,《兰州日报》给了我们媒体人一个好的平台。三十年来,可以说风雨兼程、春华秋实,一路欢乐一路高歌;可以说砥砺前行、令人感怀,一路执着一路辉煌。作为良师益友的《兰州日报》,时时敞开心扉,接纳我略显稚嫩的文字,同时让我了解了时事也认识了诸多从事新闻行业的优秀媒体人,拓宽了我的视野,开阔了我的眼界。此刻,在我满怀感恩的期盼里,已经听到了《兰州日报》三十岁生日的欢歌……

记者手记

自本报创刊以来,每每重大事件的现场,都会有我们日报记者的身影。每一趟列车开通、每一个站点建成、每一个春运、暑运,现场都有我和我们zaker同事的报道。每场直播都见证了兰州铁路高速发展的新节点,而这每一个新节点上,都有我们《兰州日报》记者人的身影。

数年间,我与铁路一路相伴。

一条条新线相继开通,一大批配套设施拔地而起。兰州西站和兰州北编组站伫立黄河南北两岸,衔接10条铁路干线,形成“南客北货”环形枢纽格局。兰州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坐落兰州“西大门”,是甘肃(兰州)国际陆港物流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兰州西站、银川站、河东机场站、中川机场站星罗棋布,进一步促进了航空、高铁、普铁、城市轨道交通的“四网”融合,人民群众出行的便捷度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。

向西有“丝路古道,如梦敦煌”丝路游;向南有“长征赞歌,薪火相传”红色游;向北有“塞上江南,神奇宁夏”秋日风情游;向东有“秋染武山,乡村温泉”养生游……放眼陇原大地,一条条致富路、发展路、振兴路、幸福路不断延伸,成为美丽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作为一名记者,有幸一次次参与和见证了兰州铁路高速发展的每一个瞬间。“发车!”的嘹亮声音仿佛就像刚刚听到似的回响在耳边,锣鼓声、欢呼声、站在车头前用设备拍摄发车瞬间的画面不断闪现在眼前,历历在目。在本报成立30年之际,回望过去的种种,依旧热血沸腾!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