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热讯!怀念父亲的图片 _李敏数次悼念父亲旧照

怀念父亲的图片(李敏数次悼念父亲旧照)
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老屋的杏花开了,而我的老父亲却走了。

我真的不明白,为什么苍天要将我的老父亲匆匆落于春风?

我真的不知道,为什么大地要把我的老父亲忙忙揽入怀中?


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,在老父亲深爱着六十年左右的老屋里,焚香作揖匍匐跪拜在父亲的遗像前,深切思念我正直、勤劳、朴实、倔强的老父亲。父亲因高血压疾病突发,抢救无效,于二零二一年岁次辛丑(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巳时)不幸与世长辞,寿终正寝,永远离开了我们,享年八十二岁。

老屋,泪如泉涌,浸润着您的儿女无尽的悲哀!

苍天,春雨绵绵,带去了您的全家永远的牵挂!


我的父亲,于一九四零年岁起庚辰(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),出生在城北墩大队大席滩生产队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。听原来在世的爷爷和奶奶说,父亲本不是爷爷和奶奶生的第三个孩子,应该是第五个。奶奶生下大姑和大爹后,又先后生了两个孩子,结果都夭折了。讲迷信说,奶奶生下父亲后,在炕上的墙角钉一个小铁棒,用绳子把父亲拴半个月,这样孩子不但病少,而且长大后,人非常硬气,且具有灵性,另外还给父亲起了小名叫“铁娃”。不知道是不是迷信起了作用,父亲小的时候,身体就非常硬朗,长大后的父亲身体就像爷爷一样结实,个头也高。奶奶生下父亲后,又连续添了一儿一女。在当时,每个家庭生活都非常困难,对于生了五个孩子的爷爷和奶奶来说,要供每个孩子都读书是不可能的。爷爷和奶奶商量后,决定大姑在家中做家务,大爹、小爹和小姑读书,父亲劳动,帮助爷爷干农活。莫负期望的父亲,八九岁就成了让大人放心的放牛娃、十五六岁就可以使唤动一对尖牛耕地。父亲能吃苦,农活样样拿手,尤其是苦力活儿,挖排碱沟泥土一口气十几分钟也不歇会儿。由于这样,吃苦耐劳的父亲,在二十岁左右就被选为生产队副队长,此后,父亲“铁娃”“铁人”的名声便在城北墩大队悄然传开。


又过了两三年,大队铁匠铺师傅需要会干活、能吃苦的汉子,大队书记和铁匠铺师傅早早就瞄上了父亲,不管三七二十一,把父亲拉到了大队铁匠铺打铁。在这里,父亲经受住了摔锤流汗、火星烧伤的考验,甚至不小心被铁锤砸伤。在铁匠铺,父亲灵性的一面也尽显出来。父亲除了很快学会掌握打出日常家用农用的一些农具技术和技巧外,还利用闲下来的时间,跟师傅学习识字念书。父亲把自己骑的自行车的后车轮换成了架子车辘轳拖粮带人,骑上骑下。在那时,父亲的这个举动,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,许多人戏闹父亲哪里是什么“铁娃”“铁人”,这就是真正的“铁猴子”。


父亲的铁锤一抡就是十来年,父亲的"铁猴子”的名气在城北墩大队家喻户晓。父亲铁锤的响声惊动了当时芦阳公社武装部长和芦阳拖拉机站站长。伯乐相马,很快父亲被调到了芦阳人民公社农机站打铁。打铁第一年,父亲被评为先进工作者;父亲灵性,第二年,开五五型拖拉机,给队队村村耕地,没日没夜地干活,可以说是真正地披着星星戴着月亮,不辞劳苦。当年,父亲就被评为生产能手,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;也就是这一年,父亲告别了五五型拖拉机,登上了芦阳乡解放牌汽车的驾驶室。父亲连续多年被评为生产能手,先进事迹也被甘肃日报刊登过。父亲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不怕脏,不怕苦,不怕累,敢挑重担子。一直到退休,二十多年,父亲年年都是吃苦耐劳、多拉快跑的先进工作者——父亲曾被评为农机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先进、多拉快跑的农用汽车司机、工业学大庆、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、学雷锋标兵、三大革命运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共产党员、获武威地区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;七十年代,成为乡党代会代表、乡人代会代表和主席团成员,后来是县党代会代表、县人代会代表和主席团成员……这就是我的父亲用汗水耕耘获得的荣光。


父亲开车拉运那些年,路上经常会拾到丢失的东西。一次,开车从五佛上来送粮食到粮食局,在渡槽下面捡到一个黑皮包,父亲把包放在车座垫下面,打算送完粮食后,打听清楚失主,包归原主。由于单位事情多,父亲一时把这件事儿给忘了,第二天和同事修车的时候,同事看到座垫下的黑皮包,急忙打开后看到包里面有五十斤粮票,二百元现金,两小袋玉米,一些蘑菇和文件,文件显示包是工程局副指挥的。父亲说赶快给工程局打电话联系,失主肯定都急疯了!修车的同事不高兴了,说是把包里面的东西分了,把黑皮包放到失主丢失的地方。父亲听同事这样说,非常生气,把他狠狠地臭骂了一顿。后来联系到失主,失主看完包里面的东西一样也不少,抓住父亲的手,流着眼泪,感激不尽;还有一次,父亲从五佛上来送粮到芦阳,路经咬牙沟,捡到麻袋二百条,经过多日打听,把麻袋送还给芦阳粮站,粮站站长谢声不断,感激万分;再就是父亲从黑山往水沟砖窑拉煤,拾到小麦两大袋,追上响水一队队长拉麦子的骆驼车,把丢失的小麦还给他,队长十分感激。二零零五年九月,收啤酒大麦的老板,把装有十万余元现金的皮包落下了,父亲捡到后,保管好,经多方打听,联系到失主,失主当面点清,长跪在父亲面前不起。此后,这位失主每年都来到老屋看望父亲。说心里话,这样的好事,父亲不知道还做过多少回……


父亲开车的那些年,车比现在不知要少多少倍。那时候开车是一件令人非常刮目相看、十分叫人羡慕的事儿。父亲从来没有把开车当做傲人的资本,而是始终当做多拉快跑与人方便的交通工具。父亲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出身,懂得老百姓的艰难,理解行路人尤其是走长路背东西的不易,只要有顺路走的人就带,只要有挡车的人就停。父亲开汽车的那些年,顺带坐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知道有多少……

父亲退休后,母亲实在是太高兴了。父亲在外这么多年,伺候奶奶、教育儿女、地里劳动的事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肩上一个人挑。而现在,父亲和母亲田里劳作,相扶互帮;敬老奉上,你呼我唤;儿女教育,一心同声;晨起暮归,前后相随……父亲退休回来后,老屋更热闹了——每天找父亲天南地北聊天、帮点小忙出力、内外亲友走动的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。逢年过节尤其是过春节是老屋最热闹的时候——出出进进,挤挤攘攘;三星高照,杯来酒去;亲朋好友,甚是欢畅。每年过春节的热闹的最高峰,就是父亲和母亲对儿女孙子、侄男过女、外甥外孙问长问短、问寒问暖,深情送给他们一张张红色压岁的温暖和寄望。


老屋有不断的欢声笑语,老屋也有永远的怀念和挥不去的伤感。那一年,不能说话八年、卧病在床三年的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,父亲好长时间打不起来精神(奶奶病重期间,儿女们和儿孙们个个殷殷相敬!尤其是我的母亲侍候奶奶,喂吃喂喝、擦屎端尿,抱上抱下、翻左翻右……奶奶过世后,娘家人给母亲披红挂花,铭镜示意,传为美谈。母亲贤良,到现在都是邻里邻舍教育孩子敬老的话题,更是做婆婆媳妇的榜样);那一年老屋身后的二爹因病走了,卧病期间,二妈年迈多病,父亲勤勤脚步,送去探视,替换侄儿侄媳,剔头刮脸、背出背进,送大小便……父亲经常念叨起,兄弟之情,可见一斑;那一年,父亲的一个侄儿和外甥女婿因病因故再不能回来,白发人送黑发人,父亲伤痛万分,整天沉默不言。小姑姑义薄云天;六爹、尕审娘杏林誉满;大婶娘、大姑姑温婉贤淑有赞;五婶娘贤良淑德美传;去年,高风亮节的四爹又撒手人寰。故去的亲人,父亲每每想念,总是长声哀叹,潸然泪面。


印象中应该是一八年春日的某一天,和父亲在场上的羊舍外面提起了家里的一些琐碎,也聊起了家族远近兄弟姐妹的一些过往。过日子,尤其是过艰难日子,难免有许多磕碴绊绊的。弟兄们有时闹别扭都是为了姊妹们更连心,一大家人更和气团结,日子过得更好些。父亲还说,有时候,一时的冲动,造成长辈之间、小辈之间和长辈和小辈之间的有矛盾有误会,甚至很长时间不能理解,这也是难免的。看得出,父亲早就从以往的兄弟姐妹的不愉快中走了出来。当我提及父亲过去和现在对侄男过女、外甥娘舅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上,父亲说到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把日子过好些,才是应该的;对于特别困难的,接济得少一些心里就不好受。说到这里,父亲似乎想起了什么,好一会儿都不说话。长叹了一口气的父亲又大声说道,看到你们内外兄弟姊妹、外甥娘舅们在不同岗位上事业个个有成一一有的成为业务专干,有的成了工作先进,有的是行业领头人物……,真的是好高兴啊!望着父亲眼中噙着的欣慰的泪滴,我越发觉得老父亲这么多年做得正确,说得在理。父亲看看我说道,记住,血永远浓于水,互相帮助、相互体谅这才是天定的数,至于个人的修为结果,那就看自己的造化吧。我的眼睛湿润了。


关键词: 怀念父亲的图片 李敏数次悼念父亲旧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