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讯息:四川盆地_四川盆地:天然自成的形胜之地

四川盆地(四川盆地:天然自成的形胜之地)


(相关资料图)

千三百年前,诗仙李白言道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,长期以来,外界总认为四川盆地交通闭塞、文化滞后。其实不管是出川还是入蜀,四川盆地虽然地形相对封闭,但并不闭塞。司马迁曾说,川陕之间“栈道千里,无所不通”,这些延伸在山峦间的栈道连通着四川盆地与外界,知名的金牛道、阴平道、荔枝道等古道在秦汉时期便通蜀中。在这片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,孕育了发达的农耕,丰富的井盐,以及川人独特的巴蜀文化。

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丘陵性盆地,周围群山环抱

纵观四川盆地的地理,可以发现,从西北的邛崃山、岷山,到北面是龙门山、米仓山至东北的大巴山脉、巫山,向南是武陵山,西部为夹金山、大小相岭、大凉山,东南为大娄山、云贵高原,海拔均为1000米至3000米,而盆地底部为海拔200—750米的丘陵与平原,使这一片地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丘陵性盆地。同时四川盆地水系由长江干流及其5条南北向支流,即岷江、沱江、涪江、嘉陵江、渠江组成。其中,岷江、沱江这两条河的流域是蜀人的天下,而嘉陵江、渠江流域是巴人的势力范围。

巴蜀地缘关系图:巴与蜀都封闭在一个大盆地内,衍生的文化共性十分明显

蜀地以成都为中心,形成了通向盆地四周边缘的密集陆路交通网络。在龙门山、龙泉山之间,岷江、沱江合力形成了肥沃的冲积扇平原。成都平原上,农田与村庄、树林交错分布,形成了典型的林盘式聚落。空中鸟瞰,只见阡陌纵横、水网密布,林盘状的村舍若点点繁星,织就了锦绣般的画卷。而巴地则以重庆为中心,坐落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,处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渡地带,即由云雾山、缙云山、中梁山、龙王洞山帚状平行岭以及铜锣山、南温泉山、明月山等组成的川东平行岭谷中,山岭海拔多数在1000米以下,长度上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,其间的谷地宽度在10-30公里之间,属于典型的“城在山中,山在城里” 的布局。

夔门一直是四川盆地的“南大门”,经长江三峡直达湖北宜昌。

所以四川盆地虽然四周大山环抱,但因有了延伸出界的栈道和水道,所以也不会格外封闭四塞。在历史上,入蜀出川主要有南北两条线路,即“剑门天下险”和“夔门天下雄”,夔门、剑门便是四川盆地的南北两大进出门户。北线剑门蜀道是过剑门关、棋盘关后,穿行在米仓山、秦岭这些大山中往汉中去的山路;南线则是出夔门巴水经长江三峡直达湖北宜昌。


关键词: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天然自成的形胜之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