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热文:海水污染_中国近海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海水污染(中国近海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?)
说起中国近岸的海水污染,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。尤其是最近几年,在近海作业的拖网渔船打捞上来的鱼虾越来越少,各种垃圾却越来越多,比如橡胶制品、塑料制品以及各种食品罐头,“渔获物”让人触目惊心。
在过去的30年里,中国近海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破坏,渔获产量持续走低。从物产丰富的“蓝色粮仓”到如今的“渔业荒漠化”,前后仅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。当各大渔场的渔业资源开始“捉襟见肘”时,近海的生态危机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。
过度捕捞导致海水鱼的体型变小
中国近海的“营养病”
近海污染物中有90%都来自于陆地,另外10%则主要来自于海上养殖、运输以及能源开发。
首先说说农业废水。早在2009年,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就已经超过了5,400万吨,占世界化肥总用量的30%。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我国农业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5%左右,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——这意味着大量的化肥会通过土壤流失、地表径流等方式渗入河道,最终汇入大海。
长江口、杭州湾卫星地图
不仅如此,生活废水污染也“有迹可循”。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,在上世纪50年代,我国城镇化程度只有10%左右,90年代中期接近30%,2011年已高达51.27%。2019年,中国的城镇化率正式突破了60%——前后只用70年的时间就提高了50个百分点。
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成绩,但由此产生的环境负荷也越来越大。同样是在2019年,全国61个大型排污口直接排放的生活废水达到了惊人的12.6亿吨。如果再加上工业废水和综合排污口的污水,那么纳污量最多的是东海,其次是南海和黄海,最后是渤海(换言之,渤海的污染是最轻的)。
无论是农业废水还是生活废水,都会导致近海的氮磷含量升高,浮游植物大量繁殖,这也是近海“营养过剩”的病症所在。
2019年中国四大海区富营养化污染分布图
除了陆源污染,近海的养殖活动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污染,尤其是高密度的网箱养殖和围网养殖。这两种方式都属于完全开放式的养殖,投喂的颗粒饲料如果不及时被鱼类摄食就会溶失在海水中,鱼类的粪便也同样会导致富营养化污染。
国外的研究学者曾指出,每养出1吨的海水鱼,就会向海水中排放14.25公斤的氮以及2.57公斤的磷。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计算,2019年我国海水鱼类的养殖总产量为160万吨,相当于排放了2.2万吨的氮以及4112吨的磷,这足以引发几场大规模的区域性赤潮了。
近海网箱养殖
近海生态的“伤疤”——赤潮和绿潮
近几年的国家海洋公报显示,我国沿海大部分的河口、海湾以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都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状态,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80%左右,多年未见好转(2019年,在18个受监测的海洋生态系统中,有15个都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)。
众所周知,赤潮是海洋水体健康状况的直观反应,在赤潮频发的年份,海水水质一般都很差。在上世纪60年代,我国四大海区全年只监测到了3次赤潮,海水水质普遍都很优良。到了70年代,我国近海一整年也只发生了9次赤潮,80年代发生了74次,到了90年代就突然增加到了380多次。
关键词: 海水污染 中国近海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